点击次数:3687 发布日期:2024/07/05 来源:华斯泰
类器官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,包括可以构建正常生理和各种病理过程的可重复模型,并以个性化的方式预测药物反应。可以说,类器官技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,为发病机理研究、药物筛选、个性化精准医疗、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了快速、优良的技术平台。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案。2013年,类器官被《Science》杂志评为年度十大技术,后又被评为2017年《Nature Methods》的年度方法。目前,从高质量文章的发表和自然基金立项情况来看,类器官仍然是科研界热衷的研究领域。
如何在体外构建更加真实、更加接近人体内环境的类器官,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。基于微流控的动态类器官培养可以弥补目前体外构建的类器官,大多缺少脉管系统,如血管、淋巴管等的问题,不但能让类器官的活性维持时间更长,而且更加有利于药物的扩散和功效评价。同时微流控技术让多个器官的串联成为可能,可用于药物的全身毒性评价。
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(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)自2011年至今已承担省市级继教项目10余项、自主开展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培训班40期,培训学员1500余人,专业遍及“医、农、生命”多个专业,在生命科学培训领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。我单位拟定于2024年9月21日-23日举办《第一期动态类器官培养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习班》,欢迎全国各地学员参加。本班将详细讲解并对比,静态和动态类器官培养对类器官表型和分子变化的影响、药物在静态和动态培养体系中发挥药效的区别、以及基于动态微流控的多器官联动在评价药效方面的应用。我们一直坚持“实践+理论”的培训模式,力求使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值、学有所用。
日期
|
时间
|
授课内容
|
9月21日
|
09:00-12:00
|
开班仪式 |
讲座1:基于类器官培养的疾病靶基因鉴定和药物筛选 | ||
13:00-17:00
|
讲座2: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中转移种子的分子图谱研究 | |
实验操作1:细胞传代、计数(两株细胞) | ||
实验操作2:无支架细胞成球 | ||
实验操作3:有支架细胞成球 | ||
9月22日
|
09:00-12:00
|
讲座3:3D动态类器官培养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研究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|
实验操作4:转移球体至微流控芯片 | ||
实验操作5:类器官荷药并调节微流控设备 | ||
13:00-17:00
|
讲座4:类器官的构建及评价技术策略 | |
实验操作6:类器官活性评价 | ||
实验操作7:类器官凋亡评价 | ||
实验操作8:类器官组织学评价(冰切+HE) | ||
9月23日
|
09:00-11:30
|
讲座5:组织透明化技术与应用介绍 |
实验操作9: 类器官组织透明化和免疫荧光标记(内含操作视频) | ||
实验操作10: 试验试剂展示 | ||
13:00-17:00
|
实验操作11: 类器官3D成像及分析方法介绍、现场演示&实验操作 | |
结班仪式 |